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是較常見的乳腺良性上皮性腫瘤,據(jù)其病灶的多少和發(fā)生部位,可分為孤立性導管內乳頭狀瘤及多發(fā)性乳頭狀瘤。
孤立性導管內乳頭狀瘤主要發(fā)生于乳頭、乳暈下的輸乳管及大導管內,又稱中央型乳頭狀瘤,乳頭溢液較常見,癌變機率低。
多發(fā)性導管內乳頭狀瘤發(fā)生于乳腺邊緣部位的中小或末梢導管內,呈多發(fā)性,又稱 外周型乳頭狀瘤、乳頭狀瘤病、微小乳頭狀瘤病,患側乳腺一般無明顯腫塊,乳頭溢液少見,多見與導管上皮增生、不典型增生、導管內癌、浸潤性癌及硬化性腺病或放射狀瘢痕伴發(fā),其癌變率較高,亦較中央型者高。
臨床表現(xiàn)
(1)早期癥狀不明顯,生育過程中女性乳頭自發(fā)性溢液、溢血可為10-15d間歇性。壓迫乳腺某點,或擠壓腫塊有血性或漿液性分泌物自乳頭溢出。
(2)乳內腫塊,乳頭、乳暈邊緣觸及條索、硬結或腫塊邊界清楚。
超聲診斷
1型:導管擴張伴導管內乳頭狀中等實性回聲(病例1和病例2)
典型病例1
圖 1 左乳頭處導管擴張,導管壁薄、結構清,其前壁上可探及卵圓形乳頭狀中等回聲,長徑較短,邊界清,未充滿管腔,CDFI 示內部星點狀血流。
圖 2 上述病變區(qū)行剪切波彈性成像,其彈性值不高,約 26.7 kPa
典型病例2
圖 3 右乳腺 7 點距乳頭 1 cm 處一較小呈短圓形中等回聲區(qū),其遠端導管擴張,CDFI 示內部星點狀血流。
圖 4 病變區(qū)行剪切波彈性成像,其彈性值約 25.1 kPa
2型:不規(guī)則的囊性暗區(qū)中可見中等實性回聲(病例3)
典型病例3
圖 5 右側乳腺 5 點乳頭旁距體表 0.1 cm 處見一直徑約 1 cm 類圓形混合回聲區(qū),其內見類圓形中等回聲,邊界清,后方無衰減,內部未見明顯鈣化灶。
3型:局限性導管擴張,管壁較平整,其遠端導管壁不規(guī)則或中斷。
4型:乳腺實質內出現(xiàn)低回聲結節(jié)而無導管擴張,低回聲結節(jié)境界清,周邊有較強的壁樣回聲,內部呈中等均質回聲(病例4)
典型病例4
圖6左側乳腺 6 點距乳頭 2.8 cm 距體表 0.9 cm 處可探及一大小約 1.2 ×1.1 ×0.7 cm 的低回聲,界清,邊緣欠光滑,內部回聲尚均勻,周邊導管可見擴張,CDFI 示內部可探及血流信號。
圖7病灶內血流頻譜示 PSV 14 cm/s,RI:0.54
通過幾個病例,我們總結一下:
1、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有多種表現(xiàn)多種分型,二維超聲診斷重要的是找到腫塊與導管的關系,判斷擴張導管內部回聲情況,對于沒有明顯導管擴張表現(xiàn)的腫塊型乳頭狀瘤容易誤診,應仔細觀察腫塊形態(tài)、周圍無回聲包繞以及與導管走形的關系。
2、對于乳腺病灶的診斷,血流新技術的使用非常重要,特別是SMI超微血流成像技術的使用可以大大增強我們的診斷信心,其敏感度大大的超越傳統(tǒng)CDFI,因此有此功能的超聲設備建議常規(guī)使用。
3、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血流頻譜大多為低速的血流信息,大家看到的三個病例都是低速低阻力的血流信息,對于有無癌變可能有鑒別作用。
4、對于考慮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的BI-RADS分類應4a類,雖然是良性病變,但是屬于癌前病變,不建議分3類,若伴有沙粒樣微鈣化、腫塊邊界不清突破導管、高速高阻血流等應考慮癌變可能,其BI-RADS分類應提高。因此一旦確診為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還是建議手術切除,術前行超聲引導下體表定位/導絲定位。